主页
新闻快讯
我校思政课教师赴延边大学开展202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
近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0名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延边大学)开展暑期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培训。本次实践研修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伟大精神”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学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边疆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成就,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与使命担当。
一、学思践悟筑根基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不断强化育人本领,学员们重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东北抗联精神等主题进行专题理论学习。研修班特邀请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刚教授以《新时代的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从“民族团结与延边伟大社会变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思考”“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深入阐释了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延边州委党校王顺奎教授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带来《可歌可泣的诗篇——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专题讲座,通过历史细节与英雄事迹,展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伟大力量。延边大学刘焕庆教授的《MBA案例教学与思政案例的凝炼》则聚焦教学方法创新,系统解析了案例教学的概念、模式与流程,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经验方法,并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尤其强调了构建开放式研讨课堂对于提升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重要性,为教师们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三场专题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通过专家学者的讲授,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深化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
二、足迹寻根砺初心
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党的革命精神的理解,学员们来到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和东满抗战历史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一件件详实的史料,展陈的珍贵图片、文字材料和历史实物,向老师们展示了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日史诗,彰显了包括延边人民在内的东北各族人民信念坚定、敢于斗争、团结奋斗、浴血牺牲的抗战精神。学员们还踏上“重走抗联路”的体验之旅,老师们沿着当年抗联将士在深山密林中开辟的艰难小径行进,切身体会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抗联战士行军、作战、生存的艰辛境遇,对东北抗联战士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有了更为具象化的理解。
三、以史鉴今促振兴
为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师对抗战历史的认识,深入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学员们来到龙井市的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和和龙市东关村开展现场教学。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馆内陈列的大量历史文物、档案和图片,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延边地区实施经济掠夺、文化压迫、残酷杀戮和奴役统治的滔天罪行。场馆创新运用“沉浸式讲解与演绎”形式,通过逼真场景、震撼音效和演员深情投入的表演,将那段黑暗历史立体式呈现在教师面前。在和龙市光东村老师们跟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深刻感受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显著成效。
四、文化引领启新程
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师对边疆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解,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员们参访了防川“龙虎阁”和延边博物馆,深入探寻延边地区的历史文化、红色记忆和各民族繁荣发展成就。
本次实践研修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的沉浸式学习,深化了思政课教师们对民族团结、抗联精神、爱国主义等核心思政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教学案例的挖掘与应用能力,红色资源的实地感悟,更激发了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所见、所学、所感融入今后的课堂教学,以更生动的案例、更深刻的内涵、更鲜活的形式讲好思政课。思政教研室也将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课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实践研修成果共享,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是思政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思政部将持续拓展“行走的思政课”内涵,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举办教学研讨活动等途径,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文图:孔一霖
初审:刘力为 复审:薛媛 终审:王宁
供稿:思政部 推送:宣传部
下一条:【三下乡特辑】“星火仁心”...